我的 2023 年

2024-03-03#PROSE

该写年终总结了,再不写就到年中了…

工作

对于我来说,今年在工作上是很特殊的一年。2023 年元旦,正式收到了前司友好和平的分手通知,双方整个过程没有任何摩擦。如此顺利,都因前司财大气粗。其巨大的体量和潜力,和一万个我分手,都算毛毛雨。这也是在大公司工作的好处之一吧。

之后,休息了两个月,和老婆小舅子,进行了一次成都到昆明的川西自驾游。

后来开始陆陆续续进行尝试。

首先是找国外的 remote,主要是欧洲的公司。投了五十家左右,收到面试通知 0 家。是的,没有一次面试机会。也问了推上有成功经验的网友,说要做好 99% 被拒的可能。但我还是没坚持下去。

这应该不是履历的原因,往宏观层面说,应该是中国和国外脱钩的缩影。。几年前,X 上能看到挺多在德国工作的人在活跃,让人觉得德国公司,对肉身还在中国的候选人,是比较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考虑的。

但几年后的几天,这种态度我个人感觉是慢慢消失了。当然这是对于愿意搬家到国外工作来说。对于 remote 来说,除了这层面,还有政策原因。比如支付工资估计也是麻烦事。

国外 remote 无望,但还是想再试试国外的公司的面试,又陆续找了亚洲的公司来面,主要是日本和泰国。

Agoda

泰国其实就 Agoda 一家,也是我最接近拿到 Offer 的一家,进行到了四面。第四面是和 Manager,大多是 BQ 问题,也会从 BQ 问题延伸出来技术问题。虽然准备了,但因为英语能力还不够好,面对意料之外的问题,显得手足无措。在面试中,我就已感到没啥希望了。

后来 HR 还联系我要不要试一下和其他部门的 Manager 进行第四面。想到也不太可能去曼谷,就作罢了。

Paypay

日本的职位,通过 japan.dev 和 tokyo.dev 两个网站了解。发现 Paypay 岗位挺多的,于是就投了。流程是 HR 会有 30 分钟的 Phone Screen,了解一下我的意愿和现状。日本的公司很在乎候选人愿不愿意搬家过去。

后来是第一面,不是算法,只是 technical preview,主要是就着简历项目聊一下。我猜想,通过这一轮,面试官也可以直观感受到候选人语言和技术上是否胜任工作。

面试官看不出来是哪里人,估计是有英语国家生活经历的亚洲人,英语和母语者水平差不多。

第一面就失败了,还是英语问题,也是提前准备太不充分,整个沟通英语非常稀烂,过程中已知无望。

Hennge

另外一家日本公司,做网络安全相关的。

流程是先做一个 homework,昨晚了贴到 GitHub Gist 上,把链接发给 Hennge,之后会安排面试。

一开始也会有 HR 做 Phone Screen,是个英文非常地道的亚洲姑娘。我面对英语非常好的人,会有莫名的压力。临场发挥也很不好,大多时间都是这位姑娘在口若悬河的介绍 Hennge 这个公司。我觉得有点形式化了,但也不好意思打断。

本以为 Phone Screen 就会挂,但没想到也收到了面试邀请。

面试官有两人,马来西亚小哥和日本大叔。日本大叔英语不是很好,大叔和我甚至都被自己的渣英语逗笑了。可能也因为如此,我的心态挺放松的。

马来小哥的英语不错,所以主要是他问问题。我觉得回答得都不错。但和 Paypay 一样,他们直接了当的问,你决定好搬来日本没。我回答是不确定,要和家人商量。

后来几天后就收到拒信了,猜测和我无法确定去日本有关。

国内公司

除了刚分手的老东家,陆陆续续投了一些大中小厂。具体就不细说了,好几家到了三面,就一直被拖着。猜想是就业市场现在是买方市场,公司们并不缺候选人,自然也不着急决定。

另外一个感受是,面试国内的公司体验不是很好,感受到不被尊重的机率比较高。最常见的表现是,不先做自我介绍,或者我在自我介绍时,不认真听,忙着翻我的简历看。最过分的一位,我在回答他的提问,他居然忙着看消息,然后笑了,应该是被消息逗笑了……

无论如何,最后选了一个可以正常上下班,薪资又还可以的工作。

新工作

新工作需要和新加坡、印度的同事打交道。真正到工作的时候,才发现我的渣渣英语简直不够用。同时,也深感神奇,新加坡和印度同事的口音我一开始都都不懂,靠着 live caption 支撑,但他们两方却能无缝交谈。

同时,新东家的同事也很注重准时下班,会议快开到下班时间还没完,就有人提出要下班了,非常健康。

关于英语能力,现在说短句还是 OK 的,一个主句加个从句也 OK,但是多个长句子,然后再各种连接词和转折,很快就会晕了。如果再混入不同时态,简直会瞬间失去语言能力。

关于提高英语?继续还是走 Stephen Krashen 的 Input Hypothesis 路线。坚持 Input 强度,然后希望我的大脑可以潜移默化的学习英文吧。

生活

23年发生了很多事情,减肥和健身、放弃移民等等。

健身

因为失业时长高达半年,所以我尝试了健身。从一开始学着网上用弹力绳,到后面用哑铃。在 Logseq 上记录每天各个动作的重量、组数等等,坚持了两个月左右。体重从 155 减到了 145,10 斤左右。看着脸不再肿肿的,四肢也变得紧绷,整个人变得灵活清爽了。

放弃移民

一开始想移民,最大的原因还是来源于,对于平庸的程序员,35 岁之后的危机。次之是,某个伟人很多的国度,一直在发生匪夷所思的事情,特别是疫情两年。

但最终,我还是因为害怕退却了,我觉得很难离开家人,去到飞行时间 13 消失的大洋彼岸。另外一个原因,和老婆算了一下资产,也只够去那里烧两三年的。万一不成,还得回来重新开始。

也理解了,移民最大的问题,其实是决心问题。有了决心,硬着头皮也能继续走下去。患得患失,终会陷入进退两难,两头不沾。

放弃的过程很不容易,给了老婆太大的期待,还记得和她说不去了时,她愤怒的把手里的签证资料摔到地上的情景。

这也是她一直想去的地方,或者是我们很想逃离到的地方。但不管怎样,决定留下了。

其他

读书

不再纠结读了几本书了,渐渐觉得这并不重要。现在对于读书的态度也变得随意了一些,经常跳去自己关心的地方看,迅速解决疑问。现在觉得这才是对的,像个乖孩子,从头读到尾有什么意义呢?

最终还是为了解决疑惑,或者有新的体验,并不是像愚蠢的圣徒,按部就班完成仪式,以期有什么若有若无神圣的改变。

目前仍然是心理学相关的通俗书籍会比较吸引我,今年发现了《不原谅也没关系》。 陆陆续续读完了英文 《Hobbit》,生词很多,但我却渐渐丢失了每天过一遍 Anki 卡片的习惯,导致无太多词汇累积。

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/无热爱之事

在我的儿时记忆里,常常出现父母无聊到不知道做什么的场景,最终他们会屈服于麻将。打麻将对于他们来说,是一件乐趣近乎消磨殆尽,但为了打发时间的无奈之举。

我和老婆也经常感慨,不知自己想要什么,觉得生活没有意义。工作时不开心,空闲下来也不知道如何寻找开心。这可能和进入 30 岁后有关。20 岁时,觉得一切无所谓,因为人生的进度条刚开始,充满了只要我怎么怎么样就能得到啥啥啥的希望。

但现在发现自己因为性格原因,也无法做到多努力,自然也只是一位“差不多先生”。而且,又有了不可失去的东西要去守护,不禁充满希望的景象没了,而且害怕向下掉落了。

或许得重读一下弗洛姆的《逃避自由》。

职业规划

也有想过,自己其实不太适合做技术,但我又能做什么呢?又回到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问题上了。

那在技术上,我唯一能做的,就是把技能点尽可能摊平。在需要某个点进行深入时,就捡起来,往前走几步。

另外,英语还是需要继续提高,保留接触海外就业市场的能力,以缓解国内就业市场存在的年龄歧视。

2024 展望

把写日志的习惯捡回来,写日志就好像给自己打 log,以后基于此写个 RAG 应用,应该也挺有趣的。

把英文 Input 强度保持住,希望一两年后,自己的口语能更上一层楼。

技术技能点变得更广,这其实也是探索,也许也是在解决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问题。

发现自己开始对历史题材的书感兴趣了,还是多读点,不希望知道多少,只希望在众人疯狂时,自己能保持清醒。

希望家里的老人们都身体健康,家人们都平平安安,我的工作可以稳定个两年。

对于这个国家,希望一切别坠落得太快,伟人们别因为安全感不足,开始发疯。

🩷
0
👍
0
😄
0
🙁
0